這本書,是在寫論文期間,不務正業、參與創作的一本書。
主要是由一群跟著吳就君老師學習家族治療的夥伴,
在團督的歷程中,將夥伴和吳老師的對話,
重新抽絲剝繭,找出華無氏學派中,核心的理論概念。
我參與寫作的是第五章「良接良發」中的兩篇,分別是:
第一篇:諮商室裡的華爾滋,
第五篇:維持治療師的系統與界線。
寫作過程對我的學習是,
重新把自己看到的示範拆解,理解真正發揮治療效果的關鍵,
之後再把這些理論內化成為自己思考個案的引導地圖。
在反覆地討論和對話之後,
慢慢可以體會,把評估地圖放在腦海是什麼意思~
內心有個評估架構,隨時隨地在檢視自己的發話動機。
雖然說寫的是家族治療的訓練,
但當中談到找到自我的中心點、成為治療師的一致性,
我覺得是學習成為助人工作者的基本功。
哪個學派都用得上的。
很歡迎專業領域的朋友們,閱讀與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