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

在家族治療的山林裡走入精神分析小徑

 

家族治療一直是心理治療領域中,最吸引我的一個主題,跟著吳就君老師學習了超過20年的時間,從懵懂的狀態,逐漸在心中有一個家族治療的概念。

然而,開始接觸精神分析,其實是為了幫助我更理解家庭。

當時正在寫博士論文的我,苦惱於看不懂親子互動的內涵,因為要談教養,不知道為何父、母們會無意識地對孩子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想要的行為,想要找到一些理解他們的方式,於是透過吾境思塾的線上課程,聽周仁宇醫師介紹溫尼考特(Winnicott)。

Winnicott談母嬰關係,談嬰兒如何在與母親融合的狀態下,從全然地接受母親的照顧、以及環境給予的抱持(Holding),而能逐漸成熟,從融合狀態獨立出來,並能建構出健康的自我。也談到當環境給予太多的壓迫,使得嬰兒無法順應其自身的需求而發展時,自我可能會產生怎樣的變化,形塑成某一種扭曲的樣子-假我、或者無情。

這與系統觀不同,系統中看嬰兒,其實是為系統加入一個他者,會擾亂系統原本兩人關係(夫妻、或說父母)的平衡,於是重點是看這個系統如何重新運作,回到平衡的狀態,而親職角色,也就是父母職得功能能否發揮,取決於夫、妻兩人能否彈性調整自己的角色功能,以重新建構一個有孩子的家庭系統運作,而孩子的發展能否順利,很大部分受到父母親功能的影響,孩子本身的特質,也會回饋到父母的關係,進而影響家庭的變動。

從2018年起,周醫師談了三年的Winnicott,加上2021年談心智化、與2022年談Bion,如果說,家族治療是從系統觀理解個體在系統中如何受影響,一種由外到內的眼光,那麼,我從周醫師的課程中,所學習到的Winnicott與Bion,好像提供了我另一個向度,從內到外,看一個孩子如何在環境的包圍下,長出不同的樣貌。眼光的不同,到底帶來什麼樣的差異,我持續體會中。

在此過程中,我同時接受分析,並從2020年起,開始接受精神分析取向的個別督導。只是貪心的我,並不想放棄過去這麼長久時間所學習的家族治療,希望自己能夠整合、能夠通透,但,當然不容易。於是,很多時候會在不同的兩個取向之間游移,在系統觀與個人內在的幻想世界中迷途。

直到今年,接受精分督導將滿三年之際,我計劃投注較多時間學習精神分析的理論,或許是覺得停在「經驗」的時間有些累積了,需要一些「知識」來將這些經驗整合。作為學習的整理,在這個網頁裡,想將兩個理論撞擊的片刻寫下,幫助自己紀錄思考的脈絡。



精選文章

在家族治療的山林裡走入精神分析小徑

  家族治療一直是心理治療領域中,最吸引我的一個主題,跟著吳就君老師學習了超過20年的時間,從懵懂的狀態,逐漸在心中有一個家族治療的概念。 然而,開始接觸精神分析,其實是為了幫助我更理解家庭。 當時正在寫博士論文的我,苦惱於看不懂親子互動的內涵,因為要談教養,不知道為何父、母們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