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

人文氣象報告的運用

 



作者:陳姝蓉

參與團體的過程中,吳老師經常邀請成員把自己的經驗和感受,透過「人文氣象報告」傳達現在的狀態,幫助自己和他人,以及團體產生連結。


所謂人文氣象報告,顧名思義,就像是為團體中的其他人,報告自己內在的天氣狀況,陰晴冷暖。而表達的方式,則是運用「我訊息」,說明自己目前是否有哪些感激或興奮、困惑或擔心、抱怨和提議、新信息或新發現、希望或期待。





我認為,人文氣象報告的指引,幫助我每一次想要探索自己內在的狀態、與自己接觸時,我會想想自己有沒有這些面向的經驗和想法,當然也包括情緒感受。


人文氣象報告我做了很多次,但今天練習時,我腦海中浮現了這個疑問:為什麼要做人文氣象報告呢?在人和人互動的時候,傳遞我訊息的目的又是為何?今天的思索,暫時得到兩個答案,其一是,透過人文氣象報告的整理,能幫助自己透明化,其二則是能比較清楚連結我和你。



透過人文氣象報告幫助自己透明化



自我揭露一種很常聽見的諮商技巧。但做人文氣象報告,像是更精緻的自我揭露,把自己的狀態精簡而聚焦地表達,使自我揭露不是漫無目的、發散地訴說一些現象而已。


今天對於人文氣象報告的練習是,我感受到自己在小組中要自我揭露時,內在的害怕、擔憂,因此我渴望得到團體對我的回應和接納。我表達的同時也傳送了對團體的邀請。這一段互動中,我經由透明化,促進了成員對我的了解,同時也可以表達我的需求,也想在團體中,確認安全的感受。


然而當成員開始回應我,表達他們願意接納我時,我詢問其中一位成員:「你想要安慰我嗎?」當時這樣回應,出自於一種衝動,沒有太多思考,但是沒頭沒尾的,於是對方好像感覺到被我截斷、或是否定了。我後來透過成員的回饋發現,大家不明瞭我說這話的動機和意圖,雖然對方也覺察自己有所投射,但是我發現,當我能透明化自己的意圖時,除了減少誤會,也使對方要回應我時,多一些安全感。


重複練習人文氣象報告,好像能幫助我,更清楚地表達自己、把自己的狀態透明化。而透明化可以為溝通的過程創造安全的氛圍。



產生「我」和「你」的連結-I and Thou



當我把自己透明化之後,其實是希望能促進對方的理解,並能發展一段更好的互動與溝通。但這邊老師做了一段示範,我覺得正好回應了我的期待。


老師提醒,運用人文氣象報告分享自己經驗,而這個發言有特定對象時,要看著對方,有眼神接觸,並且清楚地表達「我」和「你」,而不是使用「我們」這樣的主詞,可能讓整個焦點模糊了。


華人的集體文化使得個體,也就是自己這個人,很不容易出現。每當我不太確定自己想表達的意識是否會被接納的時候,我會無意識地使用「我們」,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,把其他人拖下水,好像我不必為自己的發言負全部的責任,但老師常常會問:「我們」是誰,逼得我不得不面對,這其實就是我,這個人想說的話,與他人無關。


至於對象,因為怕不同的意見觀點,也就是所謂的差異,可能引發衝突,因此表達時也常常會提到我擔心「人家」不喜歡,或是我怕這會被「有些人」排斥,這又指的是誰?我自己在過去的學習中,可以意識到當時的自己,心中都是有一個特定的對象,只是我不敢講出口而已,所以再次使用一種不特定的對象描述,隱藏我發話時的焦慮。


直接的溝通帶來一種力量,可是不習慣直接溝通的人可能會感覺害怕,有種張力,甚至威脅感,因此對話過程中的安全感就相對重要。模糊的溝通,雖可以降低張力,但同時也消弱了發話的影響力,甚至對方可能也聽不懂我究竟要說什麼。


這時候,我必須說,人文氣象報告的練習,是個有助於自我表達的輔助工具,但是否了解之後就能夠直接溝通呢?我認為行動面還是端視你/妳是否有意願、並且準備好要冒險把自己透明化、並且真實的與人連結了嗎?!




延伸閱讀:種一棵獨特樣貌的專業之樹




精選文章

在家族治療的山林裡走入精神分析小徑

  家族治療一直是心理治療領域中,最吸引我的一個主題,跟著吳就君老師學習了超過20年的時間,從懵懂的狀態,逐漸在心中有一個家族治療的概念。 然而,開始接觸精神分析,其實是為了幫助我更理解家庭。 當時正在寫博士論文的我,苦惱於看不懂親子互動的內涵,因為要談教養,不知道為何父、母們會...